来源:bevictor伟德官网
bevictor伟德官网 发布日期 :2025-03-08 最后更新 :2025-03-08 浏览次数:
孙秀兰,女,汉族、1976年3月生,中共党员,博士、bevictor伟德官网 副院长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。兼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委员、教育部食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。始终坚持科研与国家社会需求紧密结合,为国家食品安全事业添砖加瓦、科技创新,聚焦生物毒素检测与防控,构筑粮食安全防线,担负起一名平凡却伟大的守护“舌尖上的安全”的重任。
关注人民群众食安需求,构筑粮食安全第一道防线
粮食安全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,我国一直缺少有效且灵敏的检测方法。2001年,读博期间的孙秀兰发现我国粮食中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短板,立志开发对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的方法,解决粮食安全保障的痛点问题。这种检测方法国内外并没有先例,孙秀兰全心投入其中,仔细研读中外文献,不分昼夜的扎根实验室,积极尝试各种检测方法。历时四年,孙秀兰开发出国内首创的“黄曲霉毒素B1金标免疫层析试纸条”,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也被列为行业标准。2008年主持真菌毒素领域首个“863”探索导向项目落地,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,使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现场检测成为现实。试纸条弥补了基层食品检测能力的空白,减少了对国外高端进口设备的依赖,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。此后,孙秀兰更加坚定了在食品安全领域发光发热的信念。
执着担当,追求卓越,实现从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
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前粮食减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痛点。她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真菌毒素的精准检测与系统防控,建立高效的生物毒素主动控制关键技术体系,首创粮食中隐蔽型毒素数据库,发明了第一个基于数据驱动的粮食中隐蔽型毒素在线预测工具“MycotoxinDB”,从而突破多源大尺度海量数据筛查瓶颈,创制食品级生物安全消减菌/酶制剂,创建真菌污染快速可视化检测技术、产品及装备,与企业联合成立协同创新实验室、华东检测基地,形成脱除降解一体化技术,检测产品辐射应用我国粮油企业400余家。形成我国真菌毒素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,提升国际话语权,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。科研创新成果,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、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科技奖励。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。
守护初心,培根铸魂,始终奋斗在教书育人第一线
始终秉持“立德树人、培根铸魂”使命精神,潜心教书育人,培养一流食品人才。孙秀兰19年来在科研教学一线,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食品安全人才。作为“食品安全”课程群组长,她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,坚持科研反哺教学,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理念,将教学课程和科学研究互相融合。形成了面向本硕博的“食品安全”系统化课程体系,她主讲的《食品安全学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,研究生课程《微生物与食品安全》入选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,《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》等微课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点击量为34.53万次。主编教材8部,其中《食品安全学——应用与实践》入选首批农业农村部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,《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性评价及风险评估》获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图书,《食品安全控制》获“十三五”普通高等教育重点规划教材。指导学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;开创的“食品安全与企业联合训练营”入选2020年度高等教育学会“校企合作,双百计划”典型案例。

孙秀兰